意拳及其七步功法

意拳及其七步功法

一、 意拳溯源:

意拳又名大成拳),创始人是我国一代拳学宗师王芗斋。王老先生游历大江南北于1920年代中期,整理旧学,参以学理,证以体认,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意拳的创立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次重大革命,使得我国几千年瑰宝——中华武术,得以进一步发展。因意拳无长不汇集,集大家之成,所以当时又被推名为“大成拳”,曾引起了武术界的极大震动。

意拳训练,强调“意”在拳术练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无套路与固定招式招法,独辟蹊径,注重人的身体素质、精神意念的培养。它反对一切有害身体健康的训练方式,提倡在技击中求养生,在养生中求技击。经过王老先生几十年的完善,意拳训练法独树一帜,同时具备极强的实用性及养生性。

王芗斋先生传人甚多,其中以上海尤彭熙、天津赵道新、香港韩星桓、珠海韩星樵及北京姚宗勋于永年最为著名,并各具代表性。姚宗勋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现代拳法(包括西洋拳在内)的一些优点并着重拳理的研究,被王老先生赐名“继芗”,是为衣钵传人。于永年利用站桩治疗慢性病,潜心研究站桩养生,几十年不辍,曾被王老先生赐雅号“石碑”。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先生的日本传人泽井健一(其训练实由姚宗勋完成)回日本后创立“太气拳”,被日本武术界尊为“武圣”。

王芗斋意拳站桩大成拳站桩功王薌齋站樁Yiquan-dachengquan-zhanzhuang
王芗斋(1885年-1963年)

二、 意拳训练法概述:

意拳无固定招法,讲究随机随势应感而发,以站桩、试力、走步(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散手为主要步骤,重在健身与技击两个方面。意拳反对一切有害身体健康的训练方式,实为现代人所需之健身、自卫良法。

“在技击中求养生,在养生中求技击。”

意拳训练方法以站桩为核心基础,通过精神假借,意念诱导,在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静中求动,培养,掌握,以至运用“浑元力”(传统名称,意思是指人体上下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意与力达到均整平衡状态)。实践证明意拳训练可以达到从精神到肢体,由肢体到外界形成高度协调统一,并能在运动中充分发挥人体内在的能量和潜力。

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诸如:力量、速度、灵活、协调、耐力等运动素质,无人不受人体肌肉“松、紧”的制约。因此就意拳全部的训练内容来说,就是怎样正确掌握和运用“松、紧”的问题。所谓“松、紧”即是肌肉的“松、紧”又是精神的、心理的“松、紧”,而首先是精神的“松、紧”。因为任何肌肉的活动都是靠神经支配的,神经又是受精神意志的影响。因此,精神意志的控制是首要的。意拳所以要突出一个“意”字,其道理就在这里。

三、 意拳七步功法简介:

站桩、试力、走步(摩擦步)、发力、试声、推手、散手被称为意拳训练七步功法,又称七妙法门。

意拳七步功法之——站桩

高松意拳站桩大成拳站桩功王薌齋站樁Yiquan-dachengquan-zhanzhuang

站桩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皇帝内径》对站桩运动有最早论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早期各派武术均以站桩为基本功,后因套路兴盛,站桩或被丢弃或成为门派秘学。王芗斋创立意拳,摒弃套路,以站桩为意拳之基,武术之秘再次被推广至大众。

站桩运动,外静内动,形松意紧,是一种定位不显形、想练结合的有氧运动,符合人体运行学及生理卫生规律。在一个特别的身体间架上,站桩通过意念假借、松紧转换诱导高级神经中枢以控制周身肌肉来锻炼改造身体,促进体内各大系统协调统一,改善毛细管微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进而改造生理,发挥良能,唤醒本能,激发人体自愈功能,从而达到有病祛病,无病强身的目的。

关于桩法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平步桩和丁八步桩。平步桩是站桩的基石,适用于养生,又名养生桩。丁八步桩是以平步桩为基础的进阶桩法,设计之初是以技击为目的,又名技击桩,对增强人的体质也起很大作用,学者应逐步掌握这两种桩法(身体较弱者可只练习平步桩)。虽然平步桩和丁八步桩在锻炼时要求上有所不同,但内在是有紧密联系的。任何意拳习练者必须从平步桩开始,掌握平步桩是站桩第一步,也是意拳第一步。

丁八步桩经过特殊变换,可为降龙桩,伏虎桩,独立桩。针对身体不适合站立的人群,站桩又有辅助桩法,分为坐式桩,卧式桩。坐式桩,卧式桩均有不同变换形式。

从训练的角度来讲,站桩就是相对静止下的摸劲,使身体各部位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协调统一。站桩通过意念诱导统帅周身建立全身的“争力”与外界相争相连,使身体与外界上下、前后、左右、四面八方达到意力达到均整平衡。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

站桩功网站推出站桩视频课

课程简介:

这套课程共有解说视频13个,练习视频60个,我们的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习练者可以慢慢掌握站桩,通常几个星期以后就能自主站桩40分钟以上。每天站桩45分钟到一小时是我们认为的最好的养生健身方式。坚持不懈,天长日久,必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意拳七步功法之——试力

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是肢体在空间位移放大,也是在慢动中培养摸索整力。意拳讲“力由试而知”就是这个道理。

“力由试而知”

意拳七步功法之——摩擦步

摩擦步(又名走步)实为腿、脚步试力,意拳将脚步试力从试力中独立出来作为一步功法,可见其重要性。摩擦步将站桩、原地试力培养出来的整力,以适应运动之需要动起来。摩擦步要求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上下动中间攻,在运动中仍能保持身体各处意力均整平衡。摩擦步可以与试力结合训练,称为行桩,即将站桩动起来训练。

“步无定步,法无定法”。

意拳七步功法之——发力

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的动力,是技击的基础,没有发力技击就无法进行。站桩、试力都是为发力创造条件,发力是桩法、试力的放快,也是在快动下继续培养整劲。发力将站桩、试力得来的整力,在肢体的传导下从某一部位(拳,掌,肩,膝,肘,头,脚等)发出。发力是站桩、试力、摩擦步等各项基本功的综合体现。

“意到力到,意力不分”。

意拳七步功法之——试声

为了弥补发力的不足,意拳创立试声功法。试声即通过声音鼓荡刺激全身纤维更有效工作,进而激发身体无限本能。结合试声的发力训练,要求声力并发,是身体内外同时配合训练的专项手段。

意拳七步功法之——推手

推手就是双人试力,在试力的基础上实际地试出练习者能否在互有对抗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身体各处意力均整平衡。推手时双方接触,感应、控制对方并进行有效的攻击与防守。推手目的是激活拳术力量,是桩法、试力、摩擦步、发力的具体化。练习者进行散手(下文介绍)训练之初,因其有一定挑战性和危险性,推手训练可以弥补散手的不足,但推手不能代替散手。训练者最终还要进行散手训练。

“守中用中,推拉互用,斜正互参。”

意拳七步功法之——散手

散手训练就是双人实战。散手是意拳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验拳术训练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经姚宗勋先生倡导,意拳散手训练开始使用护具)。对于现存中国传武来说,意拳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保留并发展了我国传统拳学的技击效用。

“唯有身经百战,才可谓实作通家。”

一言以概之,意拳系统性体现在训练程序是一环扣一环:七步功法有先后次序,一个给一个服务,环环紧扣,相辅相成。

经过数代意拳人的努力几十年来,意拳以现代运动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神经医学、人体力学等作为训练的理论依据,结合中国传统哲学阐述拳术的原理原则,并在科学理论的不断验证下,逐步完善其拳学理论。意拳对于增强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它保留并发展了我国传统拳学的技击效用,并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意拳发展到今天已广泛推广发展于全国各地。在海外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武术爱好者练习意拳,许多意拳爱好者还成立了武馆、研究会等组织与机构。例如:日本(称太气拳)、法国、英国、阿根廷、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西班牙及香港等地都设有意拳的相关组织。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平凡而又独特的拳学产生极大的兴趣。

10 17 2

这个截屏是高松的站桩Zoom视频在线课程,学者来自多个国家。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